雷竞技RAYBET防腐木父女接力跑 专啃“硬骨头”
2023年以前,70多岁的严蕴泉是雨城区上里镇郑湾村的“名人”,只要问村民“老严在哪儿”,你都能立马收到答案。
2023年以后,老严的名气被一位刚刚毕业的“00后”小女生严淑压了过去。她是老严的小女儿,村民亲切地称呼她为“小严”。
严蕴泉把村里闲置多年的60余亩烂泥塘搞活了;小严一毕业,就盯上村里另一处120余亩的撂荒地,年轻人的冲劲加上老严多年与土地打交道的经验以及对现代农业的掌握,120多亩撂荒地也活了。
据介绍,这里原来是一处烂泥地。种玉米,积水深没收成;种水稻,又关不住水,太阳一晒就干裂。
2016年以前,有投资人找上门,认为这是养小龙虾的绝佳场所。然而,小龙虾跑的跑死的死,投资人也失去投资信心。
“我养鱼。”老严对产业的规划,更是让村干部揪心。老严一个养猪起家的,怎么想的,突然要养鱼。隔行如隔山,村干部开始做老严的思想工作:“老严,要不算了。”
说干就干。老严进场后,根据地形地势,将60亩荒地重新规划,采购几十万元的防渗土工布和防腐木,对烂泥地进行全方位铺垫。
中间藕塘,四周鱼塘,相连接的部分均是近2米宽的通道;通道旁边再种满黄桃、李子和柑橘。
“刚开始那会儿,郑湾村晚上偷偷到农场外面看,连续看了三天。”严蕴泉说,“村组干部过来看鱼儿适应情况,同时,也担心我失败。”
第二天雷竞技RAYBET,老严找到村组干部,许诺道:“你们放心吧。就是死两批鱼,我也要继续干。”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和试错,2018年9月,严蕴泉获得“一种增氧除臭溶水池”和“一种多用循环养殖技术”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20年1月,严蕴泉再次获得“一种改地深层增氧系统”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短短三年,老严取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他养的鱼,一到市场就被抢空,后来甚至需要提前预订。
看着每天在鱼塘附近徘徊的白鹭,老严说:“它们每天都守在这里,这是对我养鱼最大的肯定。”
她发现路边的狗尾巴草、地里的黄泥,这些小时候的“玩具”还没变样,“除了新房变多,产业依旧不太跟得上时代发展。”
“不能让我的家乡落后太多。”经过几个夜晚的思量,小严告诉老严——她想留在家乡。
“那些荒着的土地,我可不可以去尝试一下?”小严说,父亲从烂泥地开始摸索,那她就从撂荒地开始起步,“父亲打理60亩,我年轻,打理120亩没问题。”
2022年,小严在老严的支持下,通过上里镇政府和郑湾村村委会的协调,流转了郑湾村原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撂荒的120余亩土地。
听说120余亩撂荒地要重新流转,村民心里都没底,但听说是老严家的小严来承包,同意了。村民说的一句话让小严记忆犹新,“我们相信老严”防腐木。
可刚回raybet雷竞技入口村的她,面临接踵而至的困难与选择,种什么、怎么种,一百多亩土地如何规划,庄稼管护有什么诀窍,农产品销往哪里……除了从父亲那儿取经,小严还常常和村里的叔叔婶婶交流。
种植罗汉果、猕猴桃、玉米……严淑将种植品种进行细化,把土地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同时,安装自流喷灌设施,实行有机农业管理体系。
小严通过沼渣入袋、沼液入管的方式,解决农场的肥水问题。按每亩raybet雷竞技入口地40公斤化肥用量计算,每年可节约成本12万元;铺设喷灌管线余亩良地、茶地也能可以得到免费灌溉。
好事多磨。今年2月,大棚里的蔬菜苗由于气温过高,存活率很低。4月,罗汉果幼苗又因地膜开口太小,大多被闷死。这让小严倍受打击,但来不及多想,她便重新订购一批种子,在实践中不断试错、不断提升。
有机蔬果的管护成本高,但深受市场欢迎。看着蔬果从播种到丰收,严淑倍感欣慰:“如今这片撂荒地被管理得井井有条,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严淑在发展农业上还是有自己的一套。目前,她正在慢慢总结经验。我们会是她坚强的后盾,希望她在发展农业的这条路上越战越勇。” 郑湾村村民郑显辉说。
“新农人”离不开“老农人”。一百多亩土地从管理、播种到收成,每一步都离不开乡亲的参与和支持,小严觉得,荒地变“粮仓”的意义,在于能够留住“务农人”。
据悉,今年,小严的农场迎来丰收,总产值近百万元,利润3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老严笑起来的时候,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以前不敢老、不服老。现在,我终于接受年龄大的事实,但心里依旧乐raybet雷竞技入口滋滋的。”(雅安日报记者 胡月)